03 正确地爱与被爱

   人际关系变化莫测,十分错综复杂,关系并不容易,甚至可能是很困难,令人痛苦万分,到最后使人陷入绝望而自暴自弃,进而选择死亡。没有一个人可以置身于关系之外,哪怕他如何假装不在乎,他都深受关系的影响。因此关于关系的专题和书籍充斥市面,心理学家及其他人文学者撰书论述关系问题及对策,甚至市井小民也在个人网站上提供关系技巧,这一切只说明了关系的重要性及影响浩大,无人可逃脱。
   对于处于单身阶段,等候二人亲密同心同行的待婚信徒而言,这一段等候期并不是被动、无奈地等候白马王子或白雪公主的出现。(像中国一些姐妹特别怕回老家过春节,怕父母的逼婚及三姑六婆的紧迫盯人,以至于不敢回老家而躲在工作城市自怜。)恰恰相反,这一段等候期是神赐良机让我们处理过去包袱,使自己健康喜乐地活着而不受外界风吹雨打的动摇。因为亲密的婚姻关系并不是两人住在一起,共用浴室那么简单的“室友”生活而已。对于很多处于单身阶段的男男女女,如果他们与父母、朋友们的关系冷淡,甚至吵吵闹闹,还真是没有资格进入夫妻二人一体的婚姻生活,就算勉强进去,结束剩男剩女的名称,却开始了无奈、痛苦日子,自嘲跳进了婚姻的坟墓。然而基督徒却不需要如此,我们可以掌握关系的关键,积极学习使自己越来越成熟,以至于我们可以正确地去爱,也正确地被爱。
   杏林子曾经说过:“去爱,是一种智慧;被爱,是一种福气。”人人都渴望爱,却又舍弃爱;我们等待爱,却又忽视爱;我们努力爱,却又破坏爱。我们要如何经营爱而不破坏爱呢?首先,自己必须是个有爱的人。越亲密的关系,就越容易隐含期望,因此也越容易失望而受伤害。受伤之后我们又不知到哪里求助,如何裹伤,好使我们得医治后继续前行而无苦毒。然而我们发现自己的过去充满了关系伤害的地雷,我们以为我们不在乎或已经得医治,但事实上并没有的。我们隐而未现的苦毒就定义了我们受害人的身份,并支配了我们与人的关系。普利兹新闻奖得主 Katherine Anne Porter 说过:“爱是需要学习的,而且是一再地学习,永无止境。恨是无需教导的,而且是一触即发。” 爱与恨仅有一线之隔,原本良好关系只要有一方受到伤害,就有可能转变成为仇敌,因为我们本性是无法生出不被罪感染以及不自私的爱。我们生来是罪人,若无神的恩典,无人能领受或付出真爱。我们都想去爱与被爱,但我们能真正去爱与被爱,是因为 神先發動 , 且祂立下真愛的榜樣 并赐下爱的能力 ,因为神就是爱。若无神的恩典,无人能在充满失望与伤害的关系中继续真诚地去爱与被爱。
   记得 1985 年我带着失望心情和受伤心灵赴美攻读硕士,对个人人际关系的失望及职场上不公待遇的伤害,当时的我比愤青还愤世嫉俗,只想逃离失败过去,远走他乡。从小到大孤儿受欺,长大后只会默默含泪吞进所有绝望与痛苦,当亲密关系受伤时只会像一头猛狮吼叫(后来神学院 W.Y.博士写了“狮子与兔子”寓言故事,说我就是那头掌心里有根钉子痛苦吼叫的狮子)。但 1986 年春天我重生得救后,这位爱的神教导我如何正确去爱与被爱,因为神先赦免我,医治我,又赋予我能力去饶恕,我的人生不再一样。当时我流着泪对主说:主啊,再给我 27 年,让我每天为你而活。虽然神并未在我 54 岁时接我回天家,虽然 30 年来我一直在学习爱的功课,但今天的我在基督里是个很快得医治也很快去饶恕的人,所以我能够继续努力学习真诚去爱与被爱而不失望或绝望。
   亲,想要轻省、自由地爱与被爱吗?让爱的神手把手教导你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