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 奔跑有定向 智慧优质投资(五)——丰富的身份(3)

      “因为十字架的道理,在那灭亡的人为愚拙;在我们得救的人,却为神的大能。 ”(林前1:18)

十字架影下的过去

这个世代强调自我文化,而自我文化说明了每个人的生命都受到过去的事情所雕塑。世俗方法对过去的解释和处理,只会带领我们脱轨,陷入绝望。信主后,基督徒最重要的一件事,应该是我们成为基督徒这件大事。可悲的是在多数基督徒生命中起雕塑作用的事,却不是他们信主这个事件的本身,他们仍然深深受过去所辖制。

人人皆有自己的故事

我们都有一些经历,这些经历都会写进我们生命的故事里。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,这个故事对我们是谁、我们往何处去,具有巨大的暗示及影响。有时你的故事看起来像是科幻小说,有时它们看起来像是幻想曲,有时有像是悲剧,有时则是喜剧。你的生命是个故事,而你的故事是你的,不是别人的。

我们对事件的记忆,是主动、选择、创造的,当我们面临自己生命的事件时,我们不仅是摄影师,也是导演、作家、编剧、演员。我们决定那一景要保留、那一景要剪掉、不同情节的重要程度深浅、背景应赋予多少情感。总之,无人比我们自己更能诉说我们的故事。

关于个人故事的背后

人对自己是谁的看法,易受负面事件的影响。你不妨试试列出生命中最深刻十个回忆,多数人的回忆,是负面多过正面。就像电影一样,好的喜剧片,你可能有些好笑的片刻回忆,惊恐片则能在你心里留下深刻形像,其影响力存留数日,数周之久。若让你来写自己的剧本,你会将它写成悲剧。

你对自己的看法,容易受那些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所影响,而非受你所做的事件所影响。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,我们就作出一些决定、反应,我们通常都觉得自己是受害者,是别人得罪我们。但事实上,别人待我们,是我们行事为人应得的后果。例如我们个人的骄傲等等,使我们陷入苦毒,但我们却以为是别人恶待了我们,带给我们痛苦。故事有两面的,我们却只看自己这一面。你对自己过去的负面观点,常是根据你第一次被否定的经历所影响。

「不正常」家庭

自我文化主导的字眼之一:失常、不正常(dysfunctional)。「不正常」家庭此一理论,就假设有家庭是完全正常,且假设每个人都具有拥有此正常家庭之不可剥夺的权利。你曾否遇见过一个正常家庭呢?(我没有,那也包括我所成长的家庭。) 那是因原罪已使得每个关系「不正常化」。「不正常」此一标签虽已逐渐被扔入垃圾筒内,但我们仍如此容易相信此一理论,因为罪驱使我们继续为我们自己感到难过。
我们容易将我们未得到之事物加到个人对「正常」生活的定义中,其实那是我们的期望:
有一个表现合乎圣经之爱的父亲,永远在一起的父母,按你本相接纳你。然而统计和经验显示:此种「正常」期望,多属例外,而非平常。我们罪恶本性仍然使得我们不断地被欺哄。最后,我们怪罪上帝把我们生命搞得一团糟。
你对生命的看法,常受制于你很久以前所作的决定。想想关乎人生的各种建议,你听谁的呢?五岁小孩:「生命的秘诀在于做你想要做的,来得到你想要的。」十二岁小孩:「生命中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喜欢你。」十六岁:「独立和叛逆是唯一真正带来快乐的要素。」
我们不会根据他们的见解来营造我们一生,然而你可曾想过:今日的你,是受你年轻时的想法和决定所雕塑的呢?我们与自己所立下不成熟的契约,常常对我们一生有无比深的影响与支配力。

黑暗与光明分水岭

但是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救赎作为,乃是我们有限的过去与光明的未来之分水岭。(待续)